色差仪的测量原理实际上就是通过模拟人眼对红、绿、蓝三基色的响应特性,结合国际通用的CIE标准色度系统,实现对物体表面或透射色的精确测量。
色差仪的工作原理涉及光学、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。色差仪的测量具体步骤如下。
首先就是光源照射。色差仪通过内置光源照射待测物体,物体对光线进行反射或透射。这些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包含了物体的颜色信息。通常使用的光源有D65光源和A光源,其中D65光源是一种天然光源,具有均匀光谱分布,而A光源则是一种人工光源,具有相对于D65光源较高的黄色分量。光源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测量要求。
接着,光学系统将反射或透射的光线聚集到传感器上,传感器接收到光线后,将其转换为电信号。这些电信号包含了物体颜色的亮度、饱和度和色调等参数。光电元件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或者CCD芯片,光谱传感器则采用光栅或分光片等。
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,再次被转换为数字信号。计算机或内部处理器使用预先存储的标准颜色数据和算法,将测量到的颜色数据与标准颜色进行比较,计算出色差值(ΔE值)及其他相关参数。ΔE值表示两个颜色之间的总色差,是评估颜色差异的重要指标。
最后计算机会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输出,便于用户分析和记录。用户可以根据色差数值的大小判断样品与标准颜色之间的差异程度,从而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整。